生活讀行

{我只是長得像噴火龍} 植物手記11

{我只是長得像噴火龍}

植物手記11

晨起,給兒子準備早餐,紅黃綠白,難得跟老媽一起無澱粉一回。談起屁孩的飲食,有一次,他上廁所尿尿都是紅色的,把爹娘嚇壞了,趕緊帶他看診。診所醫師聽聞症狀的描述,淡定地回說:「最近有吃火龍果吧?」當場讓三人啞然失笑。這種鬧劇,應該很多人都經歷過吧。
寫了幾天植物手記,有朋反應好些植物都沒看過,今日就來寫從價昻到平價,甚至產銷失衡,導致幾近崩盤、人人識得的火龍果(在阿勃勒成排的貨車攤正好看到7顆100元,幾年前至少3顆100元吧!)。
乍見火龍果植株,或許會以為是仙人掌,或是曇花,也不算錯,它的確是仙人掌科,也叫仙人掌果,開花時間愈夜愈美麗,有些果農為了騙它們開花結果,夜晚以擬光照著滿園;至於屬則是三角柱屬,因為枝幹真長成三角柱狀。
生長在中南美洲與大平洋沿岸的火龍果,具備仙人掌特性—含水量集中,想必是造物者送給這些資源短缺地區的禮物,也被原產地的人們奉為「神聖果」。


小兒懶得吃水果,唯有火龍果他最青睞,纖維少,免咀嚼,咕嚕咕嚕就下肚了,又免吐籽,頗投懶嚼食者所好。
火龍果花亦可食,炒或燙,有黏液,凡膏膏黏黏的,都顧胃。
整顆果裡滿滿的籽,烘乾後的紅果果乾片色澤的彩度更高,可收裝點菜色的畫龍點睛之效。


1645年,四處征戰採集的荷蘭人把它帶入台灣,自花不親和的火龍果來到台灣可能水土不服,結果率欠佳,然後,就被野放在台灣平地,自生自滅啦。
馴化後的火龍果被台灣神乎其技的農改技術調教出新品種,不僅含水量高,也讓原本淡而無味的甜度大幅提升(台灣人真的很愛吃甜)。聽說還有一種黃肉的「麒麟果」,在台東有唯一的一棵,可能是外籍傳教士帶來栽種的。
忘了第一次看到火龍果是何時,但它的果實外一層層包覆,確實如龍鱗般,感覺像壞壞兇兇的水果。早些年,總覺得它有股腥味,聽說黃果則無腥味。以往,火龍果算珍稀水果,果農年收入破百萬都算小咖;可惜只要好賣,種的人也多,供過於求,價格就直直落,大家一起坐困愁城。
減肥食譜中,常見火龍果,可能覺得甜度低,那是因為它是葡萄糖為主,不含一般水果的蔗糖和果糖,糖尿病患者仍不宜食之。


而只要曬乾後就可種植,有些人在辦公室裡種於桌前,先蓋布噴水,等每顆籽迸出嫩芽後,綠絨絨的,煞是好看,很能療癒苦悶的上班心情。
決定下回來曬乾試種看看。

(書寫於探友高鐵途中,台北大雨傾盆,過新竹,竟陽光普照,忘了戴太陽眼鏡。)

留下一個回覆